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大局,立足世情國情糧情,確立了“確保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”的新糧食安全觀,提出了“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”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,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。
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 劉利民
“在國家新糧食安全戰略下,陜西糧農集團應運而生、應時而長,沐浴著黨的政策春風,始終堅守在保障糧食安全第一線,默默耕耘、埋頭苦干,建成了覆蓋關中、陜南、陜北的‘中心庫—收納庫—收購點’三級糧食收儲體系,形成了貫通西北、華北、東北的糧食購銷業務布局,躋身全國糧油行業省級企業前5位,相繼成為‘中國好糧油’首批省級示范企業、第一批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、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先進集體、全國通用小麥粉企業標準領跑企業,為穩定區域糧食安全提供了基礎支撐?!?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劉利民這樣告訴《經濟》雜志、經濟網調研組一行。
劉利民說,黨的二十大報告,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這一重大問題的持續深度關切,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九項重點工作,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。建設農業強國,糧食安全是基礎和根本,建設農業強國,糧農人責無旁貸?!笆奈濉逼陂g,陜西糧農集團將通過科技與服務,運用科技轉化、產業驅動、數字賦能等手段,加快建設全方位糧食安全保障體系,加速推進旱作智慧農業示范園和現代種業、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建設,拉長鍛強“從種子到食品、從田間到餐桌”的全產業鏈條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做出積極貢獻。
據他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陜西糧農緊抓“三鏈協同”,相繼實施米面油產銷倍增三年計劃、科技攻關三年計劃、人才振興三年計劃,傾力打造全品類糧油食品工業體系,面粉產能位列全國第九,西瑞、天山、軍星等系列品牌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。無論營收、利潤,還是職工收入,年均都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。
劉利民告訴調研組,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親臨陜西視察考察,對陜西“三農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為“三農”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,是陜西農業人奮進新時代的思想和力量源泉。為此,陜西糧農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,努力為服務旱區農業發展、保障軍需民食、推動陜西特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去,盡心盡責發揮國有企業應有使命和責任。
陜西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總體圖
陜西糧農食品保稅加工中心
陜西糧農食品綜合加工園及軍民融合應急供應保障基地
聚焦主責主業 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
陜西糧農于2012年7月掛牌成立,是陜西省政府、省國資委整合省屬國有糧農企業組建而成的公共服務類企業,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省級糧農一體化企業。作為省屬國有公共服務類企業,陜西糧農承擔著保障區域糧油市場供應安全、示范引領陜西糧農產業的重要使命。公共服務類業務為省級儲備糧管理、軍糧供應;競爭類業務為糧油食品工業、農業科技與服務、現代牧業、農產品供應鏈。
近年來,公司始終聚焦主責主業,堅持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,以創新鏈、資本鏈、產業鏈“三鏈”融合為目標,以“夯實糧食儲備管理、提升加工規模能力、服務現代農業發展”為重點,全面加強糧油儲備、加工、流通能力建設,加快建設鏈條優化、銜接順暢、運轉高效、保障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,積極應對和防范新冠疫情對企業生產、市場供給的沖擊,實現了企業經營效益與社會功能雙增長,國有資本對重要農產品生產、加工、流通領域的影響力、控制力和抗風險能力得到全面加強。
下一步,陜西糧農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,以“保障糧食安全、服務鄉村振興、引領產業發展”為使命,堅持“以糧為基、農食并重”發展方略,實施規模、效益兩輪驅動,加快構建新格局、拓展新空間、培育新優勢,大力改造提升糧油儲備、米面油加工等傳統產業,積極培育壯大現代種業、智慧牧業等新興產業,前瞻布局數字農業、旱作農業、食品工業等未來產業,加速推進“政策性業務、糧油食品工業、農業科技與服務、現代牧業、農產品供應鏈”五大產業板塊高質量發展,為國家糧食生產和供應持續貢獻力量。
立足國企使命 全力保障軍需民食
長時間的糧食和農業戰線的工作,使劉利民對糧食和農業產業飽含著深情。他告訴調研組,所謂政策性業務板塊,主要是以省儲備糧管理集團和軍糧集團為經營主體,堅決守住管好省級儲備糧油,保障軍糧供應,穩住區域糧食供給基本盤。同時,依托省內外糧食購銷網絡、訂單農業示范、數字農服、節水技術、農業科技轉化等,積極改善陜西省糧食供給保障緊平衡的狀況,守住全省糧食安全的第二道防線。下一步,陜西糧農將加快推進省級儲備資源、陜西省軍糧供應保障網點整合,聯合省軍民融合辦打造軍民融合副食品集中籌措供應平臺,推動省級儲備垂直集中管理和軍糧、副食品集中供應,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。
糧油食品工業板塊則是以所屬西瑞集團、油脂集團、食品控股集團為經營主體,積極打造百億級產業集團。同時,以“農頭工尾”“糧頭食尾”為抓手,做強做大糧油食品加工,在西北地區形成核心競爭優勢,推動高端面粉市場份額進入全國前列。另外,積極適應消費升級需求,打造共享中央廚房、軍民融合應急供應保障基地和“一帶一路”面制品加工基地,加快培育構建食品工業產業生態鏈。同時,抓住陜食資源優勢和西安城市建設加快契機,推進陜食資源整合,發展特色預制菜、藥食同源功能食品產業。目前,陜西糧農年糧油食品加工能力位列西北地區省級企業首位,食品保稅加工中心項目已落戶西安綜保區,將在今年3月正式開工。
陜西糧農秦寶牧業肉牛養殖基地
陜西糧農西瑞儲備庫
依托數字賦能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新格局
種業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陜西糧農種業起步晚,2020年省種業集團劃轉陜西糧農集團以后,依托楊凌區位優勢和“秦豐”品牌優勢,2021年設立了楊凌秦豐種業股份公司。劉利民介紹說,陜西糧農集團將以所屬楊凌科技集團為經營主體,秦豐種業、楊凌數科、楊凌節水等企業為經營單元,拓展農業科技與服務業態,以服務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,打造小麥、玉米為主導的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龍頭企業,在陜西省玉米生物育種、陜北小米、陜南魔芋育種上形成核心優勢。同時,突出農業科技創新策源、技術轉化和產業孵化,圍繞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投融資活動,建設旱作智慧農業示范園,打造黃河流域旱作數字農業示范區,構建西北最大、最有影響力的集“種植、托管、營銷、培訓、投資、科研”于一體的全鏈數字農服體系,全方位助力楊凌“三區三高地一基地”建設。
在現代牧業板塊,重點以重整后的秦寶牧業公司,以及在榆林投資的榆林牧業公司為經營主體,逐步組建陜西牧業集團。發揮“秦寶”品牌優勢,開展種質資源保護、種群擴繁、示范推廣、加工貿易,實現3年—5年帶動陜西肉牛增欄30萬頭以上的目標,孵化培育出完整的肉牛產業體系。目前,已接管秦寶牧業公司生產運營,榆林萬頭肉牛智慧牧場初具規模,正聯合現代牧業集團推進肉牛產業發展。
著力收儲物流網絡建設 發揮國有企業基石作用
在農產品供應鏈板塊,主要是以兩分離、四分開后組建的陜西糧農供應鏈管理集團為經營主體,依托三級收儲網絡,拓展“一帶一路”糧油購銷網絡和倉儲物流體系,不斷放大糧食交易總量,5年內年實現營收100億元以上,逐步成為國內一流大糧商。同時,以營銷物流集團為經營主體,以運營鄉村振興消費幫扶云平臺為支撐,培育陜西省特色優質農產品供應鏈體系,實現區域農業特色產業上下游高效銜接、供需兩端精準對接、產銷閉環管理,提升陜西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對外輸出能力,成為陜西省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最大的品牌運營服務商。
據了解,作為全國最早成立的省屬大型國有糧農企業,陜西糧農還承擔著保障區域糧油市場應急供應的重要使命。去年底,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、復雜多變,西安個別超市出現了“搶購潮”。為此,陜西糧農充分發揮國有糧農企業保供穩市主渠道作用,不斷加強儲備庫存,開足馬力生產,全力確保全省經銷點不斷供、不脫銷、不漲價,不但有力保障了市場供應和消費需求,還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國企擔當,穩定了民心。
陜西糧農西瑞面粉自動化包裝車間
陜西糧農西瑞興平園區
堅持科創驅動 服務旱區現代農業發展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“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。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,才能端穩中國飯碗,才能實現糧食安全”。劉利民表示,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: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。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農業要增產,良種是關鍵。一粒良種就像一把創造奇跡的鑰匙,關系到國富民強、科技強國。
種業是農業的基礎,種業安全才有糧食安全,要想端穩中國人的飯碗,就必須將農業“基本盤”——種子的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!而為了端好、端穩手中的“中國碗”,陜西糧農做了堅實的探索,實現了歷史性跨越。2021年,楊凌秦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運營,補齊了育種、制種的短板,偉隆169小麥推廣面積已達1000萬畝。牽頭組建了全省農作物育種創新聯合體,成立了秦豐種業種子科學研究院;與杭州瑞豐等單位、企業開展生物育種合作,合資成立西北首家生物育種企業—陜西秦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。
2022年,陜西糧農偉隆種業獲批陜西省第一張國家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,成為陜西省首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。有了國家級“育繁推”一體化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,陜西糧農集團打通了“專有品種、訂單種植、定向收購”等關鍵環節,以西北旱區種業市場為立足點,在華北、西北、黃淮海、西南地區設立4個區域營銷中心,全面開拓全國糧食主產區種業市場。在第29屆楊凌農高會陜西糧農集團展臺,從種子、面粉到健康食品等200余種產品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消費者。
糧食,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,所謂農穩社稷、糧安天下。劉利民告訴調研組,目前,陜西糧農正在持續深化鞏固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成果,大力實施黨建引領、產能倍增、百萬畝良田、品質農場、人才、科技等3年—5年專項行動,力爭早日成為產業聚集、產品卓越、品牌卓著、創新領先、治理現代的農業和糧油食品產業投資集團。他表示,未來陜西糧農要進一步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,緊緊圍繞旱作農業、數字農業、現代種業、智慧牧業、主食基地、可追溯自有農場等新板塊、新領域,在構建“從田間到餐桌、從種子到食品”的全產業鏈中挖掘價值、體現價值和實現價值,全力保供三秦百姓的“糧袋子”“菜籃子”“油瓶子”。同時,還要進一步增強聯農帶農能力。以數字農業為抓手,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鏈、一體化解決方案,帶動農業增產、農民增收。以專業化的手段、市場化的理念、資本化的思維深耕三農沃土、賦能鄉村振興偉大事業。同時,還要進一步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,持續在“卡脖子”技術、前沿性技術、應用性技術等方面鉆研攀登,把研發融入到血液中,讓科技為農業插上“騰飛的翅膀”。
為糧而生、因糧而興,植根農業、情系農民,作為糧農產業發展的親歷者、見證者、參與者,陜西糧農正在中國農業改革、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浪潮中加速前進,在種業振興、農業強國的征程上全速前行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貢獻著“陜西力量”。
《經濟》雜志、經濟網“農業強國”調研組:劉越山 趙靜